Saturday, October 10, 2015

San Jose 二日遊


出發前出了點小問題,差點趕不上solution center opening。

回來瘋狂睡了一天多,這種出差果然很累。

這次去美國最大的收穫是聽到龍哥說的「如果Mike叫我來做ODM,那我就不來了」,其實老一輩的人也知道做ODM、代工都是看人臉色,但問題是早期什麼都不會的時候,為了賺第一桶金,做ODM也是沒辦法的,但漸漸累積了設計能力後就想自己做,所以才有CCBU,所有才有QCT,身為一份子感到很光榮,希望這間公司能成功。

另一件事則發現自己雖然已經離開顧問業將近半年,但很多生活習慣還是跟以前當顧問時一樣,尤其是對自己下班時間的生活毫無安排,畢竟過去飛來飛去也安排不了什麼活動,但現在除了少數的活動外,基本下班的時間(包含週末)都是自己的,以前很羨慕Happy Drum Boy,那現在我也該為我自己的下班時間做規劃。

最後一件事,既然加入了QCT,就好好的做下去,無論是英文、IT、Cloud、Computing、太極拳,過了兩三年後再來考慮下一步。

Monday, September 28, 2015

試用期


上週過了試用期。

對公司的建議:

  1. 給新進員工有薪假
  2. 部門間的功能要清楚
事實上這都不是致命的問題,致命的問題是我想在這裡獲得什麼?

My own business


Thursday, September 10, 2015

Solution Mentor



讀書其實是一回事,但真正辛苦的是在Solution Business缺乏Mentor,


Sunday, September 06, 2015

專業主義


最近借了一些書,看的非常意興闌珊,總覺得看這些書意義很低,

其中包含的管理類書籍、小說類書籍。

目前工作上自己最缺乏的專業其實是技術方面的專業,

hyper-visor、virtual machine等,這些到目前為止都算學到皮毛而已,應該強化的是這一塊而不是剛出社會時所學的管理、財務、工作態度。

給自己一段時間,去把這些東西給學起來才是真正的專業主義!

Saturday, August 22, 2015

software defined everything


What do you believe in?

I believe in software-defined-everything.

台灣的硬體時代即將走入末日,軟體的時代即將來臨。

最近常常為一些奇怪的事情心煩,但是仔細想想這些都是過眼雲煙,應該在乎的是十年後你想長怎樣?你希望在鏡子中看到的自己是怎樣的人?

不要過於重視一年可以達成的工作,而應該重視十年可以達成的事。



Saturday, August 08, 2015

犯錯

We all fail.

從換到此份工作已經約45天,覺得這份工作有趣的地方是整個企業文化是「我不想犯錯」比「我想幹好工作」更多。

因為幹的少當然做的好,而幹的多自然容易犯錯,而大家不會去對幹的多的人感到至少這個人願意幹事,而是去挑剔一肩把事情扛起來的人為什麼沒把每件事做到完美。

Conclusion: I work for myself not for organization! I have my way of working.

Saturday, July 18, 2015

企業政治



  1. 快把XX寄出去,剩下就不是我們的事了
  2. 這個人這麼難相處,我才不想幫他
  3. 你不要把責任推到本部門上,這是不道德的事
進到了一個新戰場,我想關於專業我沒有問題,反正把事情做好就好,但是在MM從來沒經歷過的政治氛圍那可是重新的學習了。

然後我是否會害怕這樣的政治環境?Absolutely not! I will play those tricks far better than anyone else!


Saturday, June 27, 2015

First week in new position


第一周過去了,這個工作最大的好處就是生活正常,而且是太正常,為了趕交通車,我必須每天6:20起床,晚上10:30就寢,真是太美好了,早上到公司後先花一分鐘泡杯咖啡,專心的處理自己的事情,非常美妙。

其他關於升遷、怎麼樣把工作幹好、未來的發展等,只能邊做邊看了。

第一年在這,聚焦三件事:


  1. Leadership:下苦心去研究怎樣叫領導力,去觀察及思考對的領導典範並加以實踐
  2. Cloud:真正成為Cloud computing的專家並在Business Development上有績效表現
  3. English:態度轉變真正的提昇,不是隨便聽聽、看看

另一件事,上班後讀書這件事越來越困難,必須像過去一樣,有策略的進行挑選了!

Friday, June 05, 2015

智缺台灣



今天參加王丹的尋路中國的導讀會 剛到會場的時候其實有點驚訝,認識中國這個主題竟然參加的人數不到50位,對比網路上一堆美食部落格美妝部落格、投資講座動輒上百人 感到可悲。

你個人接不接受王丹的思想是一回事,但中國就在台灣旁邊的國家竟然台灣人不是想多花點時間去了解,僅憑一些二流媒體就去認知自己所理解的中國 這其實是呼應了大前研一所提出的低智社會,花時間去研究美食、美妝、3C卻不願意理解世界的變化及發生在周遭的重要事件。

王丹在開場的第二點又提到了為什麼要收費這件事,其實單純就提供的演講本來就該收費更何況還送了一本300元的書,又回到了我的第一點,願意花錢、吃美食、出國旅遊卻不願意充實自己的腦袋。




Tuesday, May 19, 2015

環遊世界的夢想



上週參加PMP的課程要做一個虛擬的專案,我的提議是「創造一個提供環遊世界方案的旅行社」,雖然最後沒有被選上,但還是讓我著實興奮了一下。

最近一直很想統計自己去過了哪裡:

亞洲:日本:關東、關西、北海道、九州
  1. 中國:西藏、山東(青島、威海、濟南)、甘南、雲南
  2. 東南亞:泰國
美洲:
  1. 美國:冰河國家公園、舊金山、紐約、芝加哥
歐洲:
  1. 德國
  2. 法國:巴黎
  3. 挪威
  4. 瑞典
  5. 荷蘭
大洋洲:
  1. 紐西蘭

真希望自己有一天真的能財務自由,環遊世界。









Monday, May 18, 2015

我年輕 我創業 - shop.com



上週日下午被朋友邀請參加某講座,主題非常正面「我年輕 我創業」,雖然不曉得自己未來會不會走這條路,但反正就去聽聽看增廣見聞一下。

到了該會場,發現我想像的人還多非常多。

第一個主講者是咖啡店的老闆,講自己開咖啡店的過程怎麼樣的艱辛,聽完其實非常佩服這位老闆的勇氣,可以體會的是錢賺得絕對不多,但至少是自己希望作的工作。

第二個主講者是魚貨店的第三代,聽完我真的非常佩服她,小時候寒暑假都要幫忙家裡賣貨,又考上台大財金,在經營的過程中用各種管道強化公司的品牌形象。

前面兩位我都給於高度的評價,無論是追求怎樣的夢想,至少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流出了血汗。

到了第三位就是開始變調的時候了,某位女生很快分享自己曾經做過學校助理及網拍人員,然後突然就跳到自己參加某個組織叫shop.com,裡面有多好多好,接下來就是自己可以在台北買房子然後出國玩耍。

聽到這邊我就不太舒服了,一直以來我信仰的就是藉由不斷的努力才能出能頭地的信念,但這位女生傳達給300多位聽眾的卻是我參加了shop.com然後就成功了?

當下我就罵出了髒話,然後女王就把我拖出了會場回家玩小孩。

在捷運上我開始拼湊整個故事,當下我猜測的是整個演講都是同一票人的表演,第一位先告訴有心創業的人快打消開咖啡店的決心、第二位告訴會場的中小企業老闆使用shop.com的平台,第三位則是告訴你加入shop.com有多麼爽,第四位職稱叫創業顧問雖然我沒聽但我估計就是教你怎麼加入shop.com。

這是我在捷運上拼湊出來的故事,但我也不確定對還不對,因此回家後我就從朋友的FB開始做研究並人肉幾位講者後來發現果然是同一間公司(除了咖啡廳老闆外我不確定)的員工並且原來這家公司叫美安,是做直銷的公司。

說實在我對直銷並不反感,家裡也用安麗的東西,甚至我非常的佩服美安在演講順序上的努力,但是我唯一不舒服的就是明明就是美安公司的招商大會為什麼要包裝成創業論壇?

回到所謂的網路3.0創業,可以分幾個方面來談:

  1. 利用FB、Line其實也是賣東西的渠道之一,跟你用PChome買電腦沒啥差別,以前的直銷是安麗銷售人員來我家拜訪,而現在則是利用這些social media達成廣告的目的,不過這一點是我討厭直銷的最大原因,我不想跟我的親朋好友有任何金錢往來
  2. 我認為美安的模式比以前的直銷好一點是他比較不會有囤貨的壓力,反正接到訂單後再請供應商出貨即可,雖然據我的研究加入美安還是有每年的一些固定費用要上繳就是
最後就是我個人自己的想法
  1. 做了美安因此過很爽代表成功嗎?成功的定義是衣食無缺?我自己的成功定義是「替社會做點事,並從中獲取部分回饋」,而直銷一般就是說自己一個月可以賺N百萬來吸引參與者,這點只會扭曲工作的價值觀
  2. 台灣真正的有錢其實是靠做外銷,從最早的製鞋、毛巾、襪子等到較為近期的電子業,真正帶給台灣財務的其實就是透過血汗把錢從國外流到台灣,所謂的直銷我認為就是島內金錢的流動,如果沒有人願意去細心研究如果提高國際競爭力去把台灣的貨賣到國外,那單靠島內的金錢流動是無法提升台灣的競爭力
最後祝福我的朋友事業成功,雖然我不會選擇這條路。





















Time to Say Goodbye- MM



終於結束了五年的旅程,有開心、有難過、也有艱辛。

但所有的所有都在這週劃上句點,面對未來我只有徬徨。

但我鼓勵自己,

為了理想而工作、

為了未來去擁抱不確定性、

去體會流血流汗、在地上打滾、

去蹲下去研究怎麼種橘子,

這五年如同夢幻,但它卻真實的存在我的記憶、意識。

去向西航行、去掠奪、去找尋寶藏!


Monday, May 11, 2015

講透了是否還有回頭路




  1. 我絕對願意學習,但自我學習後是否有項目可以讓我練習,如果沒有我怎麼做到真正的學習吸收呢?而真正能有這樣的案子作還要多久?
  2. 短期內會亂而長期三到五年後到底怎樣我都不知道,我為什麼要用自己的時間去賭公司的未來呢?賭成功與失敗跟我個人有什麼關係呢?
  3. 模組化的市場就是這麼大,吃的下現在的成本結構嗎?公司每年就像雲霄飛車上上下下誰受的了?如果突然倒了我要找誰去哭?
  4. 問題可能不是你能力的問題,而是你背後的團隊呢?如果投資不夠大,團隊不足怎麼去找其他的協作公司呢?
What's next?

Wednesday, May 06, 2015

Promised Land


到了應許之地,才發現那裡充滿風雨。

是我決定了要去那,路途中的困難阻止不了我,

原以為是充滿奶與蜜,卻發現事與願違,

難不難過都改變不了我已被困在此地,蓋了木屋養了牛犢。

上帝給不了我救贖,只有我的心、我的腦可指引我方向,

必須的微笑與樂觀成了我最後的武器,

上吧!上吧!去克服重重的風雨及阻礙。

Monday, May 04, 2015

Career Choice - Chapter 1


  1. People think focus means saying yes to the thing you’ve got to focus on.  But that’s not what it means at all.  It means saying no to the hundred other good ideas that there are. You have to pick carefully.  I’m actually as proud of the things we haven’t done as the things I have done.  Innovation is saying ‘no’ to 1,000 things.
  2. Deciding what not to do is as important as deciding what to do

最近面臨到一些人生的抉擇,在滿天都是金條的情況下,到底該做怎樣的選擇是很困難的決定。

選項可能為:
  1. 傳統的產業領域:半導體、手機、筆電
  2. 嶄新的產業領域:APP、電商、O2O、IoT、Robot
職能可能為:
  1. 員工:Product Manager、Project Manager、Account Manager、Brand Management
  2. 創業
我想這些選項決定標準有二:
  1. 不要讓自己後悔:回首從年輕開始做決策的關鍵要素就是這點,出國前及出國時想要好好的玩,看遍世界,選擇U of M、加入MM等等
  2. 搭上火箭:選擇一個能創造經濟價值的火箭







Time record after week 1



完成了第一週的時間記錄,初步檢討如下:


  1. 缺乏自我的長遠規劃:很少去想未來自己要做什麼,都是到了必須面對的時候才去試自己的需求,而且想的不夠深入,因此容易看到什麼就去做什麼
  2. 欺騙自己OO沒用:這是我大學之前最大的問題,每次學新東西就想這到底要幹啥用的,事實上只要學過都會有用,是「學」而不是「背」
  3. 靜下心的思考時間太少:過程中必須不斷的檢討自己哪邊做的好,哪邊做不好,做的不好該用怎樣的方法改善,這時間是必要的
  4. 查知內心的聲音:有時候自己的內心跟腦袋是分開的,內心強烈的要做某項工作應該去查知並與腦袋的思維作結合,進行下一步工作
  5. 想做的事情太多,專注太少:很常遇到今天遇到某個問題,隔天就去看相關書籍,結果大後天又遇到不同的問題,又去看另一本書籍,可是問題是真正的培養某項能力絕不是一兩天的事,這樣的狀況最後就是自己什麼都會一點,但都不強
  6. 產出不佳:做事情的時候總是東摸西摸,兩個小時可以解決的事花了四個小時或更多來處理,而且實際留在身上的技能並不紮實

Thursday, April 30, 2015

Develop my skills in next 3-5 years



這幾年的努力具有以下技能:

第一、顧問技能:包含了簡報技巧、邏輯思辯、組織判斷能力、商業判斷、公司運作邏輯
第二、模組化:將產品模組化以因應市場需求並降低複雜度成本

發展的過程中工具或過程包含了日常工作及閱讀,從加入MM開始閱讀成了我最基本每個月都必須做的事,這些累積對我從MBA中所學到的知識進行衍生有非常重要的幫助。

接下來幾年對自己的挑戰與要求如下:

第一、領導力(Leadership),所謂的領導力基本也是人,怎麼把身邊的人組織起來發揮團隊的戰力是真正在企業裡嶄露頭角的重要技能

第二、行銷銷售能力:「賣」是所有商業的基礎

第三、產業技能: 發展一個未來30年都可以持續進步及學習的技能,並利用此技能維生

第四、英文


根據以上四項,尤其是產業技能及英文更需要上班時間外的自行努力。

Wednesday, April 29, 2015

談判準備



這場談判,我是否有隨時走人的心理準備?
What is my alternative choice?

認真說來真的是非常想要這個機會,畢竟是跳開顧問業進到較就具有發展潛力的行業,且工作內容也是自己也喜歡,問題是Q是有名的薪資少。

1. 我可以接受的底線為何?
2. 我手裡的籌碼是什麼?

談判策略?

第一、心要定,心不定則亂,思緒紊亂則戰術無法施展,同步展現對自己的自信,不要畏首畏尾深怕自己無法獲得機會=> 「放寬心」

第二、先開高再慢慢往下,不要讓自己一開始處於弱勢,盡量的去理解對方手上有的資訊,不要因為緊張就急急忙忙的掛電話


  1. 公司可以提供的範圍?
  2. 實際的月薪/年薪及其他交通補貼


Sunday, April 26, 2015

Life time investment



剛讀完了把時間當作朋友,感觸很深,以前心中的疑惑都解決了。

第一、真正的投資是必須有耐心的,例如英文、日文或任何專業,很多人往往一開始衝很快或是到了最後才抱佛腳,然而真正的能力卻是一點一滴的累積

第二、人是無法管理時間的,只能與時間作朋友,是否能夠每天把自己做的有意義的事情記錄下來,幾天後、幾個月後、幾年後往前看就知道是否自己沒浪費了時間

第三、人之所以沒興趣就是遇到困難想逃避,我想關於電機系對我可能也是類似的問題,是否真的有用心坐下來把事情做完是極其重要的

第四、人的腦袋是可以被自己所控制的,之所以會東摸西摸最後什麼都辦不到就是因為自己被腦袋的過份活躍給控制了,就跟吸毒或任何縱欲的事情一樣

第五、人往往會騙自己學這些東西到底是為什麼來讓自己懶惰,其實有時候學了遇到的時候才會發現當初學這些東西的好處


接下來其實問我自己的問題是,如果時間這麼有限,我到底要投資時間在哪些事業上?

回首這幾年英文早就忘光光了,而專業學到的模組化卻不太容疑被其他公司見識到價值,到底我這一輩子賴以維生的技能為何?

Network?
Consulting skills?
Sales skills?
English?
Japanese?
PMP?
Leadership?






Tuesday, April 21, 2015

Comfort Zone



回首五年的MM生活,已經從一開始非常難熬到後來不斷的執行相同的流程方法。

面試後才發現:

英文真的退步很多,口音不行、聽力不行。

模組化的經驗在台灣很難賣,再做下去死路一條,因此這次的選擇異常重要!

顧問的經驗算不錯,大部分高管都可以認可。


一定要離開自己的Comfort Zone!


Monday, April 20, 2015

MOXA experience


  1. PM or Sales:心中的答案其實是Sales,越面試越理解到自己其實喜歡做與人溝通的工作,而PM如同這些人說的一樣,其實是要耐下心去鑽研產品的規格,而我其實並不怎麼喜歡這塊工作。
  2. 現在選工作的要素:能對公司產生影響力(Sales)、產業是往上的趨勢及具有學習的環境

Never give up! Never give up!

Sunday, April 19, 2015

Career Plan



這次找工作時,急急忙忙的看Product Manager / BD manager未來的展望,到底做了N年後會變成怎樣的人。

其實一開始做顧問時,長官有說過去他的是作Special Assistant,當初對所謂的特助感覺不強烈,到了開始找工作才慢慢研究每個職種到底是做什麼,未來的發展。

BD,我還缺英文/Sales Skills。
PM,我還缺產品知識。

路茫茫,還是要繼續往前走。

下一次,在剛On-board時就想好未來的路,並不斷摸著石頭過河。

Saturday, April 18, 2015

BD manager/Product manager


憑什麼要我雇用你當BD manager?


  1. 瞭解客戶:顧問其實是非常需要瞭解客戶的工作,而這瞭解客戶必須是全方位全組織的瞭解,在與客戶對談中分析客戶的個性及他真正的需求。
  2. 管理經驗:實際的帶過Jr. Consultant,指導Jr. 如何執行項目並在海爾管理Account,創造公司的財務效益
  3. 溝通能力:跨部門溝通能力、跨公司溝通能力、全組織溝通能力,並且可快速的定義出Internal Champion及Key stakeholder
  4. 責任感(毅力):Sales是全公司的糧食,在過去MM的經驗中,我不但發現了新的業務機會並確實的將項目款項準時收款
憑什麼要我雇用你當Product Manager?
  1. 產品熱誠:隨時都在思考這產品為什麼贏、為什麼輸。矽統經驗刺激了我選擇MBA。
  2. 產品顧問經驗:從IPD流程、產品的需求分析、技術分析、公司的內部分析,從頭到尾的跑過。


Wednesday, April 15, 2015

寬容創造



這兩天幹了一件蠢事,老闆也沒罵我,從2010年到現在老闆改變了很多,當人到了某種高度就要能有所謂百川匯流的度量,而檢討自己一年多當PM的經驗,其實在這點上我做的非常差,很容易直覺的想別人偷懶或不願意做好,而沒更用心深刻的去瞭解別人的問題,這件事長遠的影響就是造成雙方互信越來越糟糕。

回到婚姻:用心傾聽對方的聲音。

Wednesday, March 25, 2015

最珍貴的資源 - 時間


從紐西蘭回來以後就開始stand-by下一個案子,一般來說這段時間是顧問自行充電學習新知的機會,然而我已經對M的興趣很低了,一時間竟不曉得該讀些什麼東西。

時間是用來享受旅遊看遍人生的要素。

時間是用來學習成長準備下一場戰役的要素。

時間是用來與家人相處的要素。

時間是用來強化身體健康的要素。

想起以前曾唸過的time-based competition其實可以被套用在任何情況,包含人生、事業、健康。

Thursday, March 19, 2015

自我封閉症


今天老闆給了三個建議:


  1. 缺乏一針見血的語言能力
  2. 有種以自我意識為中心,缺乏理解(猜測)他人思維的能力
  3. 堅持做對的事,但缺乏柔軟度(舉例:柯文哲)
這讓我想到小時候我總是一個人看漫畫,然後笑到鄰近的人不知道我在笑什麼,有時候想事情也是關在自己的思維圈圈中,幻想自己能做這個做那個,結果做到的卻很少。

從之前的我到現在已經改善了非常多,但是否能更上一層樓,更強化所謂的溝通能力?


Thursday, February 26, 2015

拖延症(Procrastination)



從小到大都有很嚴重的拖延症,今天晚上一口氣買了三雙鞋,有兩雙鞋是本來就該安排買好的,結果一直拖到發現可能來不及了才急急忙忙的在淘寶上採購。

我的拖延症主要兩個點造成:


  1. 一直想不去做,想到什麼事情都火燒屁股了才去做,要不然就自以為不重要忽略不做,最後就是想的比做的多
  2. 做一些事情的時候都東摸西摸,時間莫名其妙的被拉長了三倍,最後就是產出水平不足
解決方案:

對我來說設定優先順序是我本來就很會做的事,其實重點在於一次只做一件事,以今晚收行李為例,收到一半想去看氣象,看氣象又會看Line等東西,最後就是收個行李要花兩三個小時,但今天特地的堅持一定要做完後再搞別的事,效率立馬大幅提高!

一定要堅持下去 One thing at a time


Monday, February 23, 2015

羊年春假心得



春假有三件事值得討論:

一、Sense of Urgency

剛過完羊年的春假,突然有種一事無成的感覺,做了一些紐西蘭的行程作業,花了大概兩個多小時上了Design thinking的課,除此之外本來準備的Brand Enterprise review一點都沒做。

總以為自己做事已經很俐落了,但是回想起來很多事都拖拖拉拉不乾脆,想的比做的多,或許這就是陳嫦芬老師說的sense of urgency!

"Jobs has a sense of urgency," Gladwell said. "He wants to do it now. He speeds to Cupertino and says, drop everything, we're doing this at this very moment."


二、Anger Management

這半年多來情緒一直很不穩定,當然牽涉到公司的一些事情,但是回過頭來思考,有必要產生這樣的情緒波動嗎?這對事情有幫助嗎?答案都是沒必要的!更糟糕的是還遷怒別人,造成關係的破裂。

突然想起了Anger Management這部電影,隨時的保持平心靜氣並且腦袋的清楚才是做事的道理。

三、Recreation

到了收假前的最後一天才不小心看到a-lin的我愛過及過去的豬哥亮影片,我對自己喜歡的娛樂及瞭解不夠,造成時間白白浪費在無用的電視上,非常可惜。



Sunday, February 22, 2015

溝通的藝術



過年前因為蜜月的事搞得自己及公司很不愉快,後來想想其實很沒必要或者是說可以做的更好。


  1. 一開始跟Ke領導請假時就應該謹慎的將前因後果及理由寫清楚而不是貿然寫一個不正式的email
  2. 過程中的情緒很沒有必要,對事情一點幫助都沒有,必須加以改善
  3. 最後的手段其實是OK的,但是與Ke領導的電話可以更友善
幹了這幾年顧問以為自己的溝通能力很好了,但是遇到很多事情依然沒有答案,如:

  1. 蜜月事件
  2. MM團隊在海X擴大時的溝通
  3. 家裡的一些紛爭
所謂的溝通,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Sunday, February 08, 2015

自我領導力


今天聽了陳嫦芬老師的自我領導力論壇,收穫良多,以下為一些自己學習到的重點:

職場素養的四個面向:

  1. 能幹:我想這點就不用多說了,最基本的能力
  2. 心緒智能:感知、辨認、理解自己的情緒、他人的情緒化而為領導之用
  3. 人文素養:實踐人文知識所表彰的德行與價值觀
  4. 溝通能力
我自己也問了個關於選擇的問題,答案其實不出意料,follow your heart,但是我覺得陳老師在這點上與一開始的講的重點有關:
  1. 成功的人絕對沒想到自己會成功,都是努力不懈幫助他人後,最後被其他人視為成功
  2. 只要努力成功會來找自己
我想,關於選擇我已經有了答案,另一個值得我思考的重點為成功的人都是熱情願意幫助他人的人,這點是我很大的缺失,換個角度想,我是非常喜歡站在外面看熱鬧的人,也愛批評、冷淡

另一件事值得記錄的是,「你的未來決定在目前的這一秒」,過去我總是找一些未來不確定的因子來欺騙自己這個不行做、那個不行做,這個不必做、那個不必做,其實長遠來說就是很多沒有做,很多時候在偷懶,最後的結果就是未來掌握不住,現在也失敗。


這場演講給我自己的作業:
  1. 練習"Talk about yourself"
  2. 改善做筆記的習慣
  3. 時常的分析「卓建曄」





Thursday, January 29, 2015

Nuvoton Interview review


今天跟爸媽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去新竹新唐科技面試,行前還有點睡不著,真丟臉。

面談中關於新唐的狀況就不說了,基本上我覺得這個職缺對我的吸引力不大,但是值得寫的有幾點。


  1. 知易行難:對方提出了怎麼對300個小廠賣IC的市場策略,答案我還真沒有,不過真的提醒了我知易行難的道理,在做顧問的時候總是告訴客戶要用怎樣的框架去做事,可是真正面臨到業務問題的時候才發現,框架歸框架但解決方案卻是另一回事。
  2. 壓對寶才是真功夫:這點也是結合最近對股票的研究,大家都想要有前(錢)途,可是問題是你怎麼在股價低的時候壓寶,你怎麼在別人還沒切進去這個市場的時候就投資資源?人生只有一次,如果30到40歲錯了,那我想一輩子也就錯了。
  3. 轉型難:當顧問的時候要推動轉型已經很困難了,但是當我變成企業內的小螺絲,那轉型基本上就是不可思議的東西

這次面試很幸運遇到好的面試官,在回台北的路上想了很多,發現真的不想回IC設計了,主管講得很清楚,要懂IC基本就是三年才有感覺,七八年才能駕輕就熟,我不想把我人生精華的七到八年投入在IC設計上。

今天想了一下,下一步聚焦在三個主題:品牌、產品、科技。背後必須有英文為支撐。

Tuesday, January 27, 2015

Principles for Success


以下是節錄自樂天社長 - 三木谷浩史的「成功的原則


--

Principles for Success

Our commitment to executing Rakuten's Brand Concepts is unwavering. We have put in place the Principles for Success to enhance our commitment to "the Rakuten Objectives" and improve our execution. Rakuten employees all over the world are required to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s for Success and clearly reflect them in their daily activities.
  1. Always Improve, Always Advance
    There are only two kinds of people in the world:
    Best Effort people are satisfied with the status quo; when they fail, they console themselves by saying "I did my best." "Get Things Done" people are absolutely committed to reaching their goals.
    With enough determination and effort -- by being a Get Things Done person -- you can achieve anything.
  2. Passionately Professional
    Rakuten is an organization composed of true professionals. Real professionals in any field? Whether in sports, the arts, science, business or anything else? Only reach the top because they have the self-discipline to develop and improve themselves continuously. Only by consistently working many times harder than our competitors can we consistently win.
  3. Hypothesize - Practice - Validate - Shikumika
    Success in business depends on making and executing concrete specific action plans.
  4. Maximize Customer Satisfaction
    Rakuten is first and foremost a service company. We're proud to serve our customers and we ceaselessly seek to improve their experience.
  5. Speed!! Speed!! Speed!!

    The Internet makes the window of opportunity for every small business. Accomplish in one month what it takes other companies a year to do, because we can only win by being many times faster than our competitors.

    --

    看了這麼多所謂成功者的書,我認為差不多就是樂天的這五個重點歸納了在互聯網時代的成功要訣。

    1. Always Improve, Always Advance

    不斷的確認自己的技能是否有獲得提升,簡單來說就是生產力(Productivity),個人的生產力是否藉由學習而不斷的提高,包含了新技能的獲取或效率的增加,進一步來說就是藉由領導團隊來完成更高的目標。

    2. Passionately Professional

    如果目標設定為提高銷售額30%,就必須死命完成,拼命想怎麼去完成,就算最後可以達成27%也算是失敗!這點我就差多了,常常完成了15%就偷笑說自己的做很好了。另一個重點是,如果你是「專業人士」,但是用不專業的態度去做事,那就是不專業,反之雖然不是「專業人士」,可是願意投注心力在目標上,那就是專業!

    3. Hypothesize - Practice - Validate - Shikumika

    這點我的認知跟Lean Start-up裡寫的一樣,就是所有的新創事業都是從小市場開始,不要一開始就想跟最強的競爭,而是好好的做好一部分人的需求。

    另一件事則是Shikumika,這點也是我最感慨的地方,很多時候好的驗證或是做事的方法,總是沒有系統化的固化下來,最後只是年年的抱怨及討論。

    4. Maximize Customer Satisfaction

    這點是我還算有自信的地方,服務做的很好,要進一步考量的是服務與成本間的平衡。所謂的成本包含了心裡及時間成本。

    5. Speed! Speed! Speed!

    這點是我相信很重要,但是如何兼顧速度與工作時間,這是我一直學不會的。每次做什麼事總是做兩分鐘就開FB看一下,明明1個小時可以完成的東西給我弄到4個小時,這點一直改進不了,唉!










Sunday, January 25, 2015

書到用時方恨少



最近對這句話的體會越來越深。

 以前剛要去美國念MBA的時候,心理OS想說以後應該用不到日文了,結果到了2013年由於工作的關係又用上了日文,由於天天聽日文的關係,聽力還比之前好。 

那時只痛恨自己日文學的不夠紮實,除了聽跟讀、寫跟說都非常的差。

 之前在MOOCs上參加了Model Thinking的課程,上了幾堂就沒繼續認真的上下去,但是還是學到了6 sigma部分的數學思維, 最近在研究關於股票投資的一些邏輯,結果又用上了!

希望自己在學習上能做的更紮實,更努力的帶進更多的知識進到腦子中!

Knowledge has to be improved, challenged, and increased constantly, or it vanishes. - Peter Druc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