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19, 2015

環遊世界的夢想



上週參加PMP的課程要做一個虛擬的專案,我的提議是「創造一個提供環遊世界方案的旅行社」,雖然最後沒有被選上,但還是讓我著實興奮了一下。

最近一直很想統計自己去過了哪裡:

亞洲:日本:關東、關西、北海道、九州
  1. 中國:西藏、山東(青島、威海、濟南)、甘南、雲南
  2. 東南亞:泰國
美洲:
  1. 美國:冰河國家公園、舊金山、紐約、芝加哥
歐洲:
  1. 德國
  2. 法國:巴黎
  3. 挪威
  4. 瑞典
  5. 荷蘭
大洋洲:
  1. 紐西蘭

真希望自己有一天真的能財務自由,環遊世界。









Monday, May 18, 2015

我年輕 我創業 - shop.com



上週日下午被朋友邀請參加某講座,主題非常正面「我年輕 我創業」,雖然不曉得自己未來會不會走這條路,但反正就去聽聽看增廣見聞一下。

到了該會場,發現我想像的人還多非常多。

第一個主講者是咖啡店的老闆,講自己開咖啡店的過程怎麼樣的艱辛,聽完其實非常佩服這位老闆的勇氣,可以體會的是錢賺得絕對不多,但至少是自己希望作的工作。

第二個主講者是魚貨店的第三代,聽完我真的非常佩服她,小時候寒暑假都要幫忙家裡賣貨,又考上台大財金,在經營的過程中用各種管道強化公司的品牌形象。

前面兩位我都給於高度的評價,無論是追求怎樣的夢想,至少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流出了血汗。

到了第三位就是開始變調的時候了,某位女生很快分享自己曾經做過學校助理及網拍人員,然後突然就跳到自己參加某個組織叫shop.com,裡面有多好多好,接下來就是自己可以在台北買房子然後出國玩耍。

聽到這邊我就不太舒服了,一直以來我信仰的就是藉由不斷的努力才能出能頭地的信念,但這位女生傳達給300多位聽眾的卻是我參加了shop.com然後就成功了?

當下我就罵出了髒話,然後女王就把我拖出了會場回家玩小孩。

在捷運上我開始拼湊整個故事,當下我猜測的是整個演講都是同一票人的表演,第一位先告訴有心創業的人快打消開咖啡店的決心、第二位告訴會場的中小企業老闆使用shop.com的平台,第三位則是告訴你加入shop.com有多麼爽,第四位職稱叫創業顧問雖然我沒聽但我估計就是教你怎麼加入shop.com。

這是我在捷運上拼湊出來的故事,但我也不確定對還不對,因此回家後我就從朋友的FB開始做研究並人肉幾位講者後來發現果然是同一間公司(除了咖啡廳老闆外我不確定)的員工並且原來這家公司叫美安,是做直銷的公司。

說實在我對直銷並不反感,家裡也用安麗的東西,甚至我非常的佩服美安在演講順序上的努力,但是我唯一不舒服的就是明明就是美安公司的招商大會為什麼要包裝成創業論壇?

回到所謂的網路3.0創業,可以分幾個方面來談:

  1. 利用FB、Line其實也是賣東西的渠道之一,跟你用PChome買電腦沒啥差別,以前的直銷是安麗銷售人員來我家拜訪,而現在則是利用這些social media達成廣告的目的,不過這一點是我討厭直銷的最大原因,我不想跟我的親朋好友有任何金錢往來
  2. 我認為美安的模式比以前的直銷好一點是他比較不會有囤貨的壓力,反正接到訂單後再請供應商出貨即可,雖然據我的研究加入美安還是有每年的一些固定費用要上繳就是
最後就是我個人自己的想法
  1. 做了美安因此過很爽代表成功嗎?成功的定義是衣食無缺?我自己的成功定義是「替社會做點事,並從中獲取部分回饋」,而直銷一般就是說自己一個月可以賺N百萬來吸引參與者,這點只會扭曲工作的價值觀
  2. 台灣真正的有錢其實是靠做外銷,從最早的製鞋、毛巾、襪子等到較為近期的電子業,真正帶給台灣財務的其實就是透過血汗把錢從國外流到台灣,所謂的直銷我認為就是島內金錢的流動,如果沒有人願意去細心研究如果提高國際競爭力去把台灣的貨賣到國外,那單靠島內的金錢流動是無法提升台灣的競爭力
最後祝福我的朋友事業成功,雖然我不會選擇這條路。





















Time to Say Goodbye- MM



終於結束了五年的旅程,有開心、有難過、也有艱辛。

但所有的所有都在這週劃上句點,面對未來我只有徬徨。

但我鼓勵自己,

為了理想而工作、

為了未來去擁抱不確定性、

去體會流血流汗、在地上打滾、

去蹲下去研究怎麼種橘子,

這五年如同夢幻,但它卻真實的存在我的記憶、意識。

去向西航行、去掠奪、去找尋寶藏!


Monday, May 11, 2015

講透了是否還有回頭路




  1. 我絕對願意學習,但自我學習後是否有項目可以讓我練習,如果沒有我怎麼做到真正的學習吸收呢?而真正能有這樣的案子作還要多久?
  2. 短期內會亂而長期三到五年後到底怎樣我都不知道,我為什麼要用自己的時間去賭公司的未來呢?賭成功與失敗跟我個人有什麼關係呢?
  3. 模組化的市場就是這麼大,吃的下現在的成本結構嗎?公司每年就像雲霄飛車上上下下誰受的了?如果突然倒了我要找誰去哭?
  4. 問題可能不是你能力的問題,而是你背後的團隊呢?如果投資不夠大,團隊不足怎麼去找其他的協作公司呢?
What's next?

Wednesday, May 06, 2015

Promised Land


到了應許之地,才發現那裡充滿風雨。

是我決定了要去那,路途中的困難阻止不了我,

原以為是充滿奶與蜜,卻發現事與願違,

難不難過都改變不了我已被困在此地,蓋了木屋養了牛犢。

上帝給不了我救贖,只有我的心、我的腦可指引我方向,

必須的微笑與樂觀成了我最後的武器,

上吧!上吧!去克服重重的風雨及阻礙。

Monday, May 04, 2015

Career Choice - Chapter 1


  1. People think focus means saying yes to the thing you’ve got to focus on.  But that’s not what it means at all.  It means saying no to the hundred other good ideas that there are. You have to pick carefully.  I’m actually as proud of the things we haven’t done as the things I have done.  Innovation is saying ‘no’ to 1,000 things.
  2. Deciding what not to do is as important as deciding what to do

最近面臨到一些人生的抉擇,在滿天都是金條的情況下,到底該做怎樣的選擇是很困難的決定。

選項可能為:
  1. 傳統的產業領域:半導體、手機、筆電
  2. 嶄新的產業領域:APP、電商、O2O、IoT、Robot
職能可能為:
  1. 員工:Product Manager、Project Manager、Account Manager、Brand Management
  2. 創業
我想這些選項決定標準有二:
  1. 不要讓自己後悔:回首從年輕開始做決策的關鍵要素就是這點,出國前及出國時想要好好的玩,看遍世界,選擇U of M、加入MM等等
  2. 搭上火箭:選擇一個能創造經濟價值的火箭







Time record after week 1



完成了第一週的時間記錄,初步檢討如下:


  1. 缺乏自我的長遠規劃:很少去想未來自己要做什麼,都是到了必須面對的時候才去試自己的需求,而且想的不夠深入,因此容易看到什麼就去做什麼
  2. 欺騙自己OO沒用:這是我大學之前最大的問題,每次學新東西就想這到底要幹啥用的,事實上只要學過都會有用,是「學」而不是「背」
  3. 靜下心的思考時間太少:過程中必須不斷的檢討自己哪邊做的好,哪邊做不好,做的不好該用怎樣的方法改善,這時間是必要的
  4. 查知內心的聲音:有時候自己的內心跟腦袋是分開的,內心強烈的要做某項工作應該去查知並與腦袋的思維作結合,進行下一步工作
  5. 想做的事情太多,專注太少:很常遇到今天遇到某個問題,隔天就去看相關書籍,結果大後天又遇到不同的問題,又去看另一本書籍,可是問題是真正的培養某項能力絕不是一兩天的事,這樣的狀況最後就是自己什麼都會一點,但都不強
  6. 產出不佳:做事情的時候總是東摸西摸,兩個小時可以解決的事花了四個小時或更多來處理,而且實際留在身上的技能並不紮實